聖母進教之佑大殿旁的操場

p01c0702

聖母進教之佑大殿旁的操場

草地主人斐利比在 1846 年 3 月 15 日通知我,4 月 5 日將是我和這班 300 多名青年使用他的草地的最後的日子。那塊草地是在這個操場東南約 30 米遠的地方。在 4 月 5 日,我仍然不知道怎樣通知我這班青年,而下一個主日正是復活主日。每一個人都趕走我們,我們真是走投無路了。
那天傍晚時分,我看著那群正在遊戲的兒童,想到正有許多的莊稼要收割,而我自己祗是一個工人,力已用盡,身體又這樣衰弱,又不知道以後要在什麼地方集合我的那些兒童,當時我實在很激動,就退往一邊,獨自踱步。也許這是我有生以來,第一次激動得流淚。我一面走,一面舉目望天,嘆息說:「我的天主!為什麼你不告訴我,應該在什麼地方聚集這些孩子呢?為什麼你不讓我知道,應該做什麼事呢?」
※ 相關連結 ─《青年良友》
正在那個時候,來了一個救星,不是一位天使,而是潘克拉喬‧蘇阿為 (Pancrazio Soave),他對我說:「神父,你是不是想找一個地方來開工場呢?
「不是開工場,而是辦青年中心。」 (譯者按:義大利文:工場為 laboratorio,而青年中心為 oratorio,二字尾音相同,故易誤會。)
「我不懂這有什麼不同。不過,地方倒是有的。請你來看看吧!這是屬於方濟‧畢納地先生的。他是一個誠實的人。請來吧!一定可以簽訂一個好合約的。」
(《母院史》第 157-158 頁)
※ 相關連結 ─《青年良友》

p01c07g01

由 Crida 所繪製的畢納地房子:這建築物成了全世界慈幼會工作的搖籃。

我就跟著蘇阿為,大約走了 200 公尺的路,還在所謂「華道角」那個地區的範圍裡,到了一間祗有兩層樓的小屋子,樓梯和陽台的木頭都已被蛀壞,四周有菜園、草地和農田。我就在這裡,建立了青年中心,開始慈幼會的事業來。
你們今天仍可以在華道角母院中見到這座房子,現在已改建為「畢納地小堂」,這座小堂以前只是洗衣工人儲存工具的地方。